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,侧重能力构建与素质养成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以及相关学科知识,具备较强的文学感悟鉴评能力、典籍阅读能力、汉语口语表达交流能力和写作能力,以及开阔的文化视野、熟练的职业技能和较高的创新意识,能够在教育、文化、传媒行业及其他行业的相应岗位,从事教学科研、文化生产、出版宣传、管理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与接班人。
二、职业发展
本专业职业面向所涉及行业、职业、主要岗位(或技术领域)、职业资格(职业技能等级)证书等详见下表。
对应行业 |
主要职业类别 |
主要岗位类别(或技术领域)举例 |
职业资格(职业技能等级)证书举例 |
1) M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2) P教育 3) R文化、体育和娱乐业 4) S公共管理、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 |
1) 文学、艺术学研究人员 2) 中等职业教育教师 3) 中小学教育教师 4) 其他教学人员 5) 文艺创作与编导人员 6) 记者 7) 编辑 8) 校对员 9) 档案专业人员 10) 行政业务办理人员 11) 行政事务处理人员 12) 群众文化活动服务人员 13) 文化娱乐、体育经纪代理人员 |
1) 文学研究人员 2) 教师与其他教学人员 3) 文艺创作人员 4) 文字记者 5) 文字编辑 6) 校对员 7) 档案员 8) 行政办事员 9) 秘书 10) 打字员 11) 速录师 12) 群众文化指导员 13) 讲解员 14) 文化经纪人 |
1) 教师资格证书 2) 新闻记者职业资格书 3)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 4) 普通话水平测试员证书 5) 秘书资格证书 6) 速录师职业资格证书 7) 档案管理员证书 8) 图书资料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9) 文化产业创意师证书 10) 文化事业管理师证书 |
三、专业特色
1. 基础夯实与层次提升并重。在课程设置上以“专题研究”类课程为主,本专业在巩固汉语言文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,注重学历层次的提升,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代汉语、古代汉语、古代文学、中国现当代文学、外国文学、文学理论、写作等学科领域的重要问题。
2. 课程资源成熟。秉持“有用易学”的建设理念,本专业的统设必修课全部建成了成熟的网络课程,资源丰富,媒体形式多样,适用于不同的学习情境和终端设备,便于学生时时、处处开展学习。
3. 职业适用面广。本专业致力于综合人文素养的提升,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、文字写作能力、文学鉴赏力和文化创新意识,适用于教育、文化、新媒体、管理服务等行业的用人需求。
4. 师资力量雄厚。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文字教材主编和视频教材主讲均聘请北京大学、北京师范大学、复旦大学、武汉大学、上海师范大学、首都师范大学等国内名校的资深专家、教授担任。总部专职教师7名,其中副教授2名,拥有博士学位教师6名;开放大学体系内专职教师1700多人,高级职称500多人,兼职教师700多人,分部配备专业责任教师、课程责任教师以及课程辅导教师,配套以毕业论文答辩主持人为主体的综合实践类教师队伍。